城市画报

城市生活领航,跳起来够得着的生活。

©城市画报
Powered by LOFTER
1903年,德国海军在青岛山的南麓背山面海的地方建造起俾斯麦兵营。后来这里有了私立、国立青岛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,直至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
1903年,为了纪念死于任期的第二任德意志帝国胶澳总督海军上校叶什克,在总督府的南侧海滨半圆形花园里竖起了一座纪念碑:叶什克纪念碑。1967年夏,青岛二中和山东海洋学院的红卫兵捣毁了宝剑式纪念碑的石柱
年轻的德国水兵在海边等着同伴
胶澳总督府,长期以来都是青岛的政府办公地
圣弥爱尔大教堂,竣工于1934年德国人维昌禄任主教期间,曾长期是青岛最高的建筑物。原拟建教堂应高百米,适逢纳粹德国筹备二战,希特勒严禁本土资金外流,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,即建成现在规模
胶澳欧人监狱,中国目前保存的最早的殖民地监狱,专门用来关押洋人罪犯
胶澳帝国邮局
胶澳帝国法院,采用德式三段式,具有德国建筑厚重粗犷的特点,其完成时间却已近青岛德占时期的尾声。后成为青岛地方法院,现为青岛市南区检察院。图为1914年青岛之役的结果

Kai酱:

《青岛老照片复兴计划》

  在我五六岁的时候,家里住在一间德国人建的二层小楼里,现在听起来似乎不错,但那里其实很旧很拥挤很潮湿,然而对于我来说那是最纯真的童年。

  门口的那株无花果树,窗外传来的汽笛声,还有隔壁间德国人如城堡一样的大宅子,是我童年的所有记忆。我记得那微微潮湿的红木做成的地板,记得雕花的天花板,记得厚厚的花岗岩墙壁和涂着绿漆的铁窗,我们在那里奔跑,玩耍,嬉戏。

  说来有趣,老师们从小跟我们讲康有为对青岛的那句评语:红瓦绿树,碧海蓝天。放课后,我们走在那条美丽的海边小路回家,也会不自禁的想想那句话,说的真的很对嘛。

  我曾经想过,永远守护这片老城。

  但现在的她变了,不再愿意穿着精美的华服,带着漂亮的珠宝了,那些宁静而典雅的气质已荡然无存了,她变得有钱了,高调了,也越来越俗气了,她变得辛苦了,衰老了,她终于不再美丽了。

  我翻出老照片,想看看她从前的模样。


  那天

  她穿着母亲留下的那件晚礼服

  冲我回眸一笑

  惊艳了我生命中所有的海洋。  

评论
热度(39)